“轉場那天,大家都關注飛機,卻很少人能想到,飛機飛往閻良,有那么一群人也會跟飛參與保障,他們大多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?!盋919大型客機外場試驗隊制造中隊隊長王海說。自去年12月底完成年底最后一滑后,這架C919就一直停放在試飛院的151機庫內,進行被稱為地面專項測試改裝的一系列工作。挑大梁的,正是包括制造中隊在內的上飛保障團隊。在閻良這個我國最大的航空工業基地內,上飛人再次用他們的行動證明,大飛機研制的成功是奮斗出來的。
“在閉角區域協調裝配,實現不易?!?/strong>
C919事業部機頭結構組班組長孟祺菁帶領的團隊在去年12月21日來到閻良,配合開展機頭結構改裝工作,他用兩個“大”來形容這項任務:工作量大、難度大。能讓這位“久經百戰”的青年骨干說難,可見任務不一般。這次改裝需要將駕駛艙大量的內飾設備及線纜拆除,并在相關部位增加幾十個零件,工作周期長,更關鍵的是,改裝的零件大多位于閉角區域,開敞性極其狹小。
“很難操作,一般的氣鉆都放不進去,還要保持鉆孔垂直度,又在支架最多的地方,設計在現場看了都感覺難?!币舱蛉绱?,早在正式動工一兩個月前,孟祺菁和制造工程部的工藝員呂培培就在琢磨這件事,考慮設計圖紙、工藝方案、現場裝配等數道環節。在現場操作中,團隊要根據實際情況自制特殊鉆頭,提高應變能力。
解決操作問題已經很難,然而如何保證精度,更是考驗手上功夫?!氨热缫粔K區域要裝20多個互相有協調關系的零件,翻孔要滿足孔的精度,要考慮新零件的邊距,還要保證定位關系?!痹趨闻嗯嗫磥?,改裝工作可謂“牽一發而動全身”,一個尺寸的偏差,影響的是一系列的定位關系?!帮w機裝配不是像搭積木那么簡單,協調的關系太多了,數模是理論狀態,實際操作要考慮公差影響,要實時調整?!苯涍^十多天的努力,孟祺菁和隊員們已經完成了相當部分的改裝任務。
“大家都有個目的,就是想把手上的每一件事干好?!标犂锏墓蝿P在來閻良后就感冒發高燒了,大家都勸他休息,但他去了一次醫院后,第二天還是堅持奮戰,“每個人都在拼,我不能落下?!边@樣一種精神,支撐著外場的所有人,在飛機內蜷縮著身子鉆孔,在外部升降車趴著擴孔,隨處可見奮斗的身影?!拔覀兙驮┬菹⒘艘惶?,大家一起聚餐,但就算在飯桌上,話題還是討論如何進行改裝?!痹陂惲嫉娜兆硬⒉惠p松,但孟祺菁信心滿滿,“一切服務大飛機,這邊上部的活改裝完后,又要趕回上海繼續干103架機,等改裝零件到了,再回來繼續?!?/p>
“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,我們的干勁很燃?!?/strong>
對制造中隊的工藝員李云霄而言,2018年的新年第一天,她是和同事們在加班中度過的?!霸┮獪y量縫翼與固定前緣的外形,儀器對環境要求高,大家真的是爭分奪秒?!倍^的高要求,其實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常溫,但冬季的閻良溫度已達零下,在缺乏暖氣和空調的機庫內工作,人尚且凍得瑟瑟發抖,激光測量儀更是經常會自動停機保護。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,制造中隊的葛衛、馮曉雷、崔冬杰、李云霄,會同質量管理部前來支援的檢驗員李維弟、裴鋒等,一大早就忙活開了?!白钆伦詣油C,溫度低的話預熱不了只能干等?!惫ぷ鳑]法持續推進,是團隊最擔心的。
現場的激光跟蹤儀在預熱半小時后,才能正常對標靶進行追蹤。檢驗員要緊握標靶小球,貼著結構表面每隔1cm一個個測量數據,而這樣的點,一處縫翼就達兩三千個,10塊縫翼加上對應的固定前緣,達幾萬個測量點,是十幾小時的工作量?!拔覀冞x擇在白天氣溫稍高時開展測量?!辈粦謬篮?,葛衛談及他的兄弟們說,“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,我們的干勁很燃?!?/p>
蔡志清是C919事業部總裝車間機翼系統組的班組長,為配合改裝工作,幾個班組骨干和飛控組成員,跟隨工段長朱鋒也來到了閻良?!安畈欢嘁恢軙r間,和制造中隊一起,完成了相關縫翼、搖臂、作動器等的拆除及輪胎更換?!睍r間緊,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,蔡志清和組員們干得很辛苦,“空間受限,一個螺栓安裝只需要幾分鐘,但拆除就要幾十分鐘,加之一些封包緊固件,拆除就更要花大量時間?!睋F場估算,他們完成了百余個螺栓的拆除……
漫天飛雪,在上?;蛟S不常見到,但在閻良卻并不罕見,天很冷,但這里燃起的斗志卻令人暖心。
“閻良的制造中隊好樣的!”
當下是改裝工作的火熱期,換句話說,就是上飛公司任務最重的階段。在之前的專題動員會上,制造中隊全體隊員立下了“增加每日工作小時數、放棄周末和節假日、力保質量和節點”的軍令狀?!霸诹鞒躺?,做好規劃和預判,以提前溝通和集中發貨的方式節約時間和資金成本;在現場管理上,廠房條件有限就努力創造條件,以同樣的標準落實精益管理,做好移動氣源設施以及各類零件和化工品的管理?!蓖鹾W龊昧藴蕚?。
在不少隊員眼中,這里的工作時長比在上海還長,早上8點班車發車,徑直駛向機庫,8點10分,沖壓空氣機開始工作,現場人員就忙活開了?!耙惶焐鲜畟€小時班,周末無休,大概會半個月休息一天?!?0后的冒志杰在制造中隊進行生產調度,在他看來,雖然外場資源稀,但辦事效率卻不低,機動性還挺強,“只要有人在飛機上干活,我就要關注,班組有什么協調問題,我就要上?!闭{度車輛、協調標準件和工具……從去年11月18日來閻良至今,冒志杰才休息了3天時間,團隊人員這么打趣道:“除了隊員的個人私事,其他事小冒都要協調,微信他一下,立馬幫你解決?!?/p>
“有些工具這邊沒有,制造中隊會馬上協調試飛院和西飛幫忙張羅,他們是好樣的!”C919事業部機身對接工位工段長傅偉和他的兄弟們從去年12月底趕赴閻良參與改裝工作后,就一直忙碌在現場,在他眼里,外場的保障力度非常到位,“王海隊長時常在現場噓寒問暖,提醒現場人員注意質量安全,關注大家的身體狀況;潘登副隊長幾乎每天聚集我們開生產運行會,看大家有什么需求,會逐一調配人員處理;制造中隊的馬永偉、劉超等也基本上整日在協調外場工作,很給力?!闭窃谶@樣的強力保障下,傅偉和隊員們才能無后顧之憂,在外場,甚至還在工作中挖掘操作潛力,制作了塑料軟體防止鋁屑飛濺,回上海后還打算推廣使用。
從總裝下線到首飛成功,再到轉場閻良,人們看到的是大飛機夢一步步實現。但在看不到的背后,是無數科研人員還在繼續努力,為大飛機的適航取證和早日交付忙碌著。
“當一個人的青春,一個人的拼搏,可以和國家形象聯系在一起的時候,這是一件多么幸運,也多么榮耀的事情?!庇嘘爢T在朋友圈轉發了這樣一句話。我們能想象,這是他們選擇的一份事業,也是一輩子的投入。